會計除了本職工作以外,還需要專業的避稅知識為企業開源節流,但是避稅和合理避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下,到底有哪幾種常見的稅務籌劃方案。

1、靈活用工
針對企業通過費用找票來發放兼職人員收入,財務賬務處理不合規,面臨稅務稽查風險操作繁瑣,沒有便捷可靠的IT系統支持的問題。
企業可以通過將業務眾包給服務平臺,服務平臺再將業務分包給自由職業者,規避勞動風險合法合規,合理規避社保,降低企業人工成本降低員工個稅。
其所支持的行業需要個人與企業之間有勞務關系的,比如滴滴、騎手、直播等。
2、自然人代開
針對企業對私付款無票支出,造成企業無法入賬;企業賦稅稅過?,公司按勞務所得代扣代繳20%-40%個稅問題。
企業可以改變商業模式,把無票支出、商務支出等沒有進項票的業務承包給個人來做,打款、簽合同,個人給企業開發票,從而避免了無票支出的發生。個人代開發票享受定額征收,實現節稅。
自然人代開適用性比較廣,也就是說很多行業都支持自然人代開的行為。
3、稅收洼地
公司一般是按照查賬征收進行納稅,核定征收是對于一些賬目不齊全難以查賬的企業進行的一種強制征收手段,看起來是一種處罰方式,但是在一些經濟開發區、偏遠地區核定征收反而成了一種稅收優惠政策,因其不需要成本進行,直接以業務額進行核定征收的方式,對于一些高利潤低成本的行業來說非常合適。
比如設計行業,缺少成本票據,主要是員工的高工資,一個項目的設計可能就是幾百萬,但是員工工資幾十萬,沒有足夠的成本進項,那么公司所需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就增大。
這時候企業就可以通過稅收洼地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或合伙企業,按收入總額的3.5%核定所得稅。
4、園區稅收獎勵扶持
以政府返還為主的稅收洼地是比較可信的。
它是讓企業首先合法納稅然會根據企業的納稅額高低,按照地方留存收入的一定比例或者大部分比例再次返還給投資者,這種政府為背景的洼地政策是比較可信的。
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規定,稅務部門針對特定地域的納稅人或特定的稅種在征稅時實施減征或免征,直接降低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從而降低納稅人的實際稅負。
比如電商行業,公賬收付款銀行流水資金大,卻未申報納稅,稅務風險大問題,大量開出銷項票,成本票少,利潤虛高!
這時候企業可以通過調整業務架構及運營流程,利用稅收洼地地方政府的財政返還,解決企業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高額的問題。
稅收獎勵返還對于企業行業限制很少,大部分企業是可以直接入駐的。